拉巴特坐落于摩洛哥王国西北大西洋沿岸,与姐妹城市塞拉(Salé)隔河南北相望,是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之一。拉巴特始建于1150年,作为当时的沿海策略要地,阿尔摩哈德王朝(Almohades)在海边修建了包括城堡、清真寺和住所等防御要塞,称之为“Ribat”,拉巴特的名字由此而来,而城堡也成为目前著名的乌达雅城堡。 伴随摩洛哥王朝定都菲斯,拉巴特历程了几个世纪的没落期。直到17世纪西班牙摩里斯科难民的定居,拉巴特渐渐恢复兴盛,现存的麦地那即在那时陆续建成。在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后,1912年法国统治者定都拉巴特,并为殖民统治机构和欧洲移民兴建新城(Nouvelle Ville)。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作为首都被保留下来,而乌达雅城堡、麦地那、新城、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等这类见证了城市历史沧桑的遗迹与建筑,均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拉巴特不容错过的游览景点。
哈桑塔与哈桑塔下312支石柱是拉巴特最著名的象征建筑。12世纪,阿尔摩哈德王朝苏丹雅各布·厄勒·曼苏尔(Yacoub ElMansour)下令于拉巴特修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在苏丹去世之后,清真寺的修建工程逐步停滞。期间,大家又加筑了清真寺的尖塔部分,并称之为哈桑塔。不过一场失火,让原本计划建造的85米高塔烧到只剩下目前看到的45米建筑体,清真寺也没真的完工,而宏伟的柱廊也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悉数尽毁,剩下了目前所能看到的林立广场的高低石柱。
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修建于哈桑塔的对面。作为摩洛哥开国之王,大家花了10年时间,动用了400名民间艺将,修葺了这宗震世的皇族陵墓,除去穆罕默德五世,国王哈桑二世和穆雷王子也安葬于此。陵墓一层只对政要人士开放,普通旅游者们则可以在二层回廊上观赏建筑内奢华的墙饰雕花。在陵墓前广场两侧进口均有皇家骑兵保卫。天天上午7点,可以在广场内哈桑塔一侧赏析骑兵换岗仪式。
哈桑塔 Tour Hassan。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地震发生在1755年11月1日9:40葡萄牙的里斯本市。这场震级高达9级的大地震堪称18世纪时期人类历史上最紧急的自然灾害,波及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三个地中海国家。在摩洛哥,地震及其引起的巨大海啸摧毁了从丹吉尔到阿加迪尔的各大海岸线城市及部分近海内陆城市,10万多人丧生,无数建筑倒塌,包含梅克内斯皇宫、拉巴特清真寺、瓦鲁比利斯罗马古城等等。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始建于12世纪,刚开始是作为军事防御的策略建筑。摩洛哥进入阿拉维朝代后,君王又在此处修建了第一座皇宫。它的城墙与城门均是阿尔摩哈德时期风格的浓缩,特别是厄勒凯比尔城门(Bab El Kébir),堪称阿尔莫哈德风格的典范。现在城堡有3部分对外开放,包含花园、博物馆和观景平台。博物馆为摩洛哥国家珠宝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Bijoux),展示有摩洛哥历代珠宝首饰、民族服饰等。在观景平台可俯视拉巴特老港、布雷格雷格河(Bouregreg)入海口和塞拉全景。
坐落于拉巴特市内东北侧,是布雷格雷格河流域人类最早的生活地区,有过腓尼基、迦太基人的活动遗迹。到古罗马帝国年代,殖民者在此修建了罗马古城,包含凯旋门、平台、法院、公共浴池等,到今天仍可在废墟遗址上明确可见。随后,古城被荒废了几个世纪,直到13世纪梅里尼德王朝(Mérinides)定此修建皇家陵墓,在原古城基础上砌造了庞大的城
墙与城门,而第一代苏丹阿布·约瑟夫·雅库布(Abou·Youssef·Yakoub)与王后与随后的几代苏丹均安葬于此。可惜舍拉的建筑在1755年大地震中悉数尽毁,目前只剩下厚重的围墙、城门、清真寺塔等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专题来源:中东非旅游
http://www.youxiake.com/feizhou/